自古以来,有一句谚语流传民间:“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”。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物尽其用的道理。任何事物,只有在被使用的时候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;如果无人问津,便只能沦为无用之物。这种观点如果用在人身上,显得更加冷酷无情。
可怕的是,现实中这种冷酷的事情时有发生,让人不胜唏嘘……
越王勾践“卧薪尝胆”的故事家喻户晓,无论是自愿了解还是不情愿耳熟能详。勾践的经历固然励志,但其人品却饱受质疑。
展开剩余85%当初吴王夫差善意放过他一命,却遭其反噬,这种小人行径令人唾弃。然而更为阴险的行径却在后续发生。
勾践自吴国逃归故里后,暗中策划报复,却始终未能找到吴王夫差的破绽。为了动摇夫差的决心,他找来了传说中的美女西施,并且耗费三年时间精心训练。终于,当西施送至夫差面前时,她用自己的美色和技巧将夫差引入了情网。
夫差沉湎于美色,再无心关注国家大事,也忘记了勾践的威胁。正是在这段时间里,勾践才有机会“卧薪尝胆”,策划扩兵建马,等待最佳的反击时机。最终,他果断发动叛乱,成功击败了吴国。
吴国覆灭后,勾践回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——皇家马厩,心情愉悦。然而,他的复仇心并未止步,他决定面对自己派遣的西施。尽管西施以为任务完成后即可回家,勾践却决意不放过她。
公开宣称西施是“亡国之女”,他决定将她流放,以免日后成为祸害。他在河边安置一块木板,让西施赤手踩上木板,然后推入河中。河水涌过,木板翻覆,西施在水中消失无踪。
有传言称她葬身鱼腹,也有人说她被范蠡所救,从此过上幸福生活。勾践消灭吴国的过程中,有两位大将功勋卓越,一位是范蠡,另一位是文种。
无论范蠡是否真的救下了西施,这个事件都深深触动了文种。回国后,范蠡寻找文种希望与他一同离开越国。然而,文种却不愿意,因为他刚刚立下赫赫战功,还等待勾践的封赏。
范蠡告诉他关于“狡兔死,走狗烹,飞鸟尽,良弓藏”的道理,但文种执意留下,他相信勾践不会对自己不利。范蠡见文种坚定不移,只好独自离去。
不久之后,勾践果然前来拜访文种,文种误以为是颁赏之时,却直接递上一把剑。勾践说:“先生曾传授九种灭吴之法,我用了其中三种灭掉吴国,真是令人刮目相看!”接着他又说:“我父亲在地下与吴国作战,您还有六种方法可以帮助他,请您去帮助我父亲吧!”文种看着勾践递来的剑,终于明白了一切,深感悔恨。然而悔恨已追悔莫及,他只能自刎以谢天下。
勾践深知文种的能力超出自己控制,若文种反叛,必将覆灭。为此,勾践长期夜不能寐,只有在文种去世后才稍感安心。成为名将非易事,不仅需要足够的实力,还需懂得如何掌控。
公元前260年,秦国与赵国爆发战争,成千上万的赵国人民因此丧生。而制定屠杀命令的正是秦国名将白起,他因此被后人称为“杀神”。
在长平之战中,白起消灭了赵国主力军,随后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。胜利在望之时,秦昭襄王却下令撤军,令白起颇感不解。赵国已经岌岌可危,只需坚持片刻,即可全歼。然而,真相是范雎为了限制白起的功劳,特意召回他。
白起回国后对秦王颇为不满,从此他不再亲自领兵出征,选择隐退。数年后,秦国再次与赵国交战,屡屡失利,秦王不得不再次找到白起。然而,白起拒绝出战,声称当年已警告秦王若不消灭赵国,必有后患。秦王大怒,将白起流放到偏远地方。
然而,白起未至流放地,便遭到秦王派遣的第二批使者拦截,传达唯一命令:“赴死”。白起长叹一声,当初他杀戮四十万赵军时,已料到今日局面,悔恨莫及……
另一位名将岳飞与白起遭遇相似。岳飞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,迎回两位皇帝,然而功高震主。宋高宗为防岳飞功劳过大,予以召回。岳飞将被处决,两位忠臣名将的下场令人唏嘘。
最后,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,也因功劳太大遭受刘邦限制,最终成为阶下囚。他的命运成为后世名将的警示,功高者不宜。
这四位名将的故事,昭示了成就卓越不易,功高震主亦非长久之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国元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