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工网讯(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赖书闻)“多亏了工会的及时帮助,我才讨回公道!”近日,在海南省三亚市某职业学院工作了11年半的游泳池管理员姚某收到学校支付的4.8万余元经济补偿金。据悉,近年来,三亚市总工会通过加强普法宣传、畅通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与政府12345热线联动机制等举措,构建了覆盖广泛、响应迅速的维权服务网络。
三亚市总持续加强普法宣传,依托工会驿站、职工书屋等阵地,打造“法律大讲堂”品牌。2024年以来,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25场,发放普法资料3万份。同时,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推文128篇,阅读量超50万次,并将法律知识问答融入“5元观影”等普惠活动,惠及2万余人次。
同时,三亚市总建立12351热线与政府12345热线联动机制,建立“集中受理、分类处置、各方联动、限时办结”的工作流程,确保职工诉求有人管、快速办。截至今年5月,累计处理12351热线维权工单425件次,成功调解劳动纠纷200余起,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、经济补偿金等共计187.5万元;协助解决社保缴纳、工伤认定等疑难问题15件。
此前,学校在未与姚某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将他调离泳池管理岗位,安排至保安岗并要求上夜班。姚某多次与学校沟通无果后拨通12351热线求助。接到求助后,三亚市吉阳区总工会迅速行动,通过电话沟通和实地走访详细了解事件经过。在工会工作人员的法律分析和风险警示下,校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按辞退流程为姚某办理手续并依法支付12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共计4.8万余元。
此外,针对复杂疑难或群体性劳动纠纷,三亚市总创建“工会+法院+检察+人社+执法+公安+司法”的“1+6”劳动者权益保障协作机制。通过联席会议制度,明确职责分工,强化源头治理,形成多部门联动、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。
国元证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